红刊杂志社编辑部电(孙业腾)“岐黄一脉牵三地·百媒共启杏林春——粤港澳媒体走进中医药文化体验馆”活动于2025年7月9日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盛大举行,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媒体代表共同探秘这座即将于7月19日正式开业的中医药文化地标。活动以“岐黄一脉”为纽带,通过沉浸式体验与科技赋能,展现中医药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传承与创新,助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。中国红刊传媒创始人黄光宇出席活动。
一、文化地标: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
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以澳门区花“莲花”为设计灵感,建筑面积约3.6万平方米,展陈面积达1.9万平方米,是国内首个全产业链覆盖的中医药主题沉浸式探索空间。建筑外观通过三片弧形花瓣象征“生长、健康、平衡”的中医哲学,表皮的仿生叶脉肌理与细胞结构开窗,则将“天人合一”理念与澳门地域符号巧妙融合。馆内由五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新西兰维塔工作室(WETA WORKSHOP)联合创始人理查德·泰勒爵士领衔设计,其团队曾参与《阿凡达》《流浪地球》等国际大片制作,此次将电影级特效技术融入中医药文化展陈,打造出极具震撼力的视觉盛宴。
二、沉浸式体验:穿越千年的中医药之旅
媒体参访团深度体验了馆内四大主题展区:
- 负一层「中医药之源」:通过声光电技术构建的立体场景,还原“盘古开天”“女娲造人”等神话故事,直观展现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同源共生的脉络。
- 二层「中医药之路」:以时间轴串联《黄帝内经》到新时代中医药的发展轨迹,结合微缩模型、实物标本及“赛博风”未来太空畅想,呈现中医药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创新。
- 三层「中医药之灵」:以超大仿真雕塑(如李时珍、张仲景等十余位历史名医)与全息投影,配合宛若“潘多拉星球”的草木森林,演绎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杰出贡献。
- 四层「中医药之魂」:通过地图、杏林、长卷及道地药材展区,揭示中医药得以传承千年的核心奥秘——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与济世救人的人文精神。
三、战略意义:构建大湾区中医药协同发展新范式
作为国家战略下的创新实践,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不仅是文旅地标,更是推动粤港澳中医药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:
1. 一馆链双城:通过“横琴研发+澳门转化”“横琴生产+澳门监制”等模式,催化澳琴两地在技术、人才、产业标准的对接,为大湾区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的“澳琴方案”。
2. 产学研融合:馆内五层设立研学及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中心,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,开展中医药国际教育培训,为中医药事业培育新生力量。
3. 文化出海窗口:通过创新展陈与跨界业态组合(如中医药主题研学、文化体验活动),重构中医药文化的现代表达,助力中医药“走出去”。
四、未来展望:从文化体验到产业赋能
随着7月19日正式开馆,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核心枢纽。未来,体验馆计划通过“文化+科技+产业”的深度融合,进一步推动以下发展:
- 国际合作:依托澳门中葡平台优势,加强与葡语国家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。
- 科技创新:联合横琴实验室等科研机构,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。
- 健康产业生态:与周边的琴澳中医药文化街、琴澳创新产业园联动,打造集研发、生产、诊疗、文旅于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生态。
此次粤港澳媒体探营活动,正是以“百媒”之力为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的正式启幕预热,未来,这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地标,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共融的生动注脚,为全球贡献中医药传承创新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编审:刘鑫闻 王正义
责任编辑:孙业腾 赵道远
版权声明:本作品著作权归红刊杂志社独家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。
文章来源:红刊杂志社